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671篇
  免费   6445篇
  国内免费   4181篇
耳鼻咽喉   775篇
儿科学   1356篇
妇产科学   817篇
基础医学   5433篇
口腔科学   1473篇
临床医学   16581篇
内科学   9623篇
皮肤病学   1418篇
神经病学   2321篇
特种医学   50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1篇
外科学   9177篇
综合类   36353篇
预防医学   13289篇
眼科学   1474篇
药学   14241篇
  92篇
中国医学   14802篇
肿瘤学   3908篇
  2024年   449篇
  2023年   1682篇
  2022年   1912篇
  2021年   1947篇
  2020年   2305篇
  2019年   2556篇
  2018年   2585篇
  2017年   1636篇
  2016年   2073篇
  2015年   2299篇
  2014年   6444篇
  2013年   4584篇
  2012年   5273篇
  2011年   5888篇
  2010年   5628篇
  2009年   5556篇
  2008年   5504篇
  2007年   5813篇
  2006年   5533篇
  2005年   5917篇
  2004年   5234篇
  2003年   4857篇
  2002年   4078篇
  2001年   3985篇
  2000年   4452篇
  1999年   4379篇
  1998年   4057篇
  1997年   4190篇
  1996年   4094篇
  1995年   3557篇
  1994年   3261篇
  1993年   2451篇
  1992年   2338篇
  1991年   2138篇
  1990年   1706篇
  1989年   1577篇
  1988年   1010篇
  1987年   814篇
  1986年   722篇
  1985年   692篇
  1984年   527篇
  1983年   463篇
  1982年   470篇
  1981年   395篇
  1980年   293篇
  1979年   198篇
  1978年   139篇
  1977年   67篇
  1965年   76篇
  1964年   6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四乌鲗骨一藘茹丸出自《素问·腹中论》,是《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一书中为数不多、药味及剂量均较明确的方剂之一。在现代,本方多用于崩漏倾向性月经病的治疗之中,但观《内经》原书,本方却是被用来治疗血枯经闭之症。二者看似截然对立,然而在临床使用中却均能取得良效。追溯方剂发展沿革,探究疾病病机关键,明确肾虚血瘀是双向调节作用之关键,分析方剂组方规律,意在将本方作用的双向性统一起来,为本方的临床使用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2.
<正>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eral head,ONFH)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引起骨细胞进一步缺血、坏死、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股骨头坏死在中医学中属"痹证""骨蚀"范畴。大部分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都要经历一个慢性反复的病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评价清肺解毒饮治疗肺胃蕴热型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3例女性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1例.观察组口服清肺解毒饮,中药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西药对照组口服醋酸环丙氯地孕酮,3组均治疗4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IL-6、IL-8水平,观察治疗前后的皮损变化,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DHT[(56.94±15.74)pg/ml比(74.48±18.53)pg/ml,t=2.089]、IL-6[(22.84±11.77)pg/ml比(30.37±14.50)pg/ml,t=2.135]、IL-8[(22.64±7.38)pg/ml比(29.54±9.65)pg/ml,t=2.057]水平均低于中药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损消退率[(65.4±15.0)%比(44.7±12.9)%、(42.7±13.6)%,F=6.862]与综合证候有效率[(57.2±12.6)%比(46.3±12.8)%、(44.8±11.7)%,F=5.322]均高于中药对照组与西药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中药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西药对照组有1例恶心.结论 清肺解毒饮可降低女性肺胃蕴热型痤疮患者血清DHT、IL-6、IL-8水平,提高皮损消退率与综合证候有效率,疗效优于口服丹参酮胶囊或醋酸环丙氯地孕酮治疗.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创建"一院三区"布局为例,对中医院"一院多区"的组织结构变革、分院区医疗功能定位、成本预算管控、人员绩效与人才培养、多院区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等一系列管理上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分析与解答,通过总结经验,对"一院多区"的管理模式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药用植物保育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作为重要的世界自然遗产组成部分,孕育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然而石漠化和人为过度掠夺加剧了对药用植物的危害,特别是濒危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受到威胁。本文通过分析药用植物对喀斯特地貌独特环境的响应特点,结合药用植物资源生态学特征,以保护与恢复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药用植物物种和药效为目标,探讨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物种信息提取以及复育技术和方法,为促进中国南方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推动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利用LC-MS分析技术快速鉴定单面针中的生物碱结构。方法:采用XAqua C_8色谱柱(150 mm×2.1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1);ESI源正离子模式检测;根据对照品的裂解规律和参考文献推测生物碱的结构。结果:从单面针的甲醇提取物中鉴定了20个化合物结构。结论:LC-MS方法能快速、准确地鉴定单面针中的化学成分,为单面针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张公正  陈洪涛 《新中医》2017,49(10):123-126
目的:观察复方阿胶浆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贫血中的效果。方法:将76例已经接受化疗并出现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复方阿胶浆组与rhEPO组,复方阿胶浆组给予复方阿胶浆;rhEPO组静脉注射益比奥(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2组均持续治疗6周。治疗开始前和每2周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细胞指标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BPC)及血红蛋白(Hb)浓度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比较分析2组的差异。记录并统计比较2组治疗前后贫血等级分布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WBC水平均升高,且复方阿胶浆组升高趋势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2天时,复方阿胶浆组高于rhEP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RBC相对于治疗前均升高,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Hb浓度均升高,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rhEPO组RBC及Hb浓度均在14天时高于复方阿胶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8天和42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BPC均升高,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贫血等级分布情况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hEPO组不良反应出现率13.2%(5/38),复方阿胶浆组无不良反应出现。治疗42天后,复方阿胶浆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方阿胶浆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分别与rhEP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阿胶浆改善化疗相关性贫血相对于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初期见效较慢,但中长期疗效相同,且无不良反应出现,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99.
介类中药在临床上主要受"介类潜阳""咸能软坚"两大药性理论的指导应用,但缺乏药性、功效、应用与物质基础之间关系的研究及探讨。笔者对临床常用的6味介类中药所含物质成分及含量做了总结,结合前期实验研究结果,对其性效用关联性的物质基础进行分析,提示介类平肝潜阳作用可能与碳酸钙、微量元素及有机成分均有关,味咸能软坚散结则可能与微量元素及有机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中医药在延缓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侵蚀进程方面疗效显著,具有多功能、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干预炎性细胞因子、阻断细胞内信号通路、调控破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等防治RA,延缓骨侵蚀进程。现有研究缺乏对中医药延缓RA骨侵蚀进程重要阶段的系统化论述,对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制、途径、靶点的探讨亦有待加强,基础研究深度不够,临床研究样本量不足。故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基于相关信号通路、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系统轴、细胞间相互作用,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及技术,加强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RA骨侵蚀作用及机制的靶向分析及实验验证,广泛建立与中医病证相符合的实验动物模型,充分发挥中医药延缓RA骨侵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